1. 首页
  2. 问题详情

2008年最该买房的时候买了股票,2018年最该买股的时候买了房,人生还有机会吗?

2008年最该买房的时候买了股票,2018年最该买股的时候买了房,人生还有机会吗?
2022-10-16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不能因为自己的决策的失误而懊悔,人生没有后悔药,而且大部分人都活在后悔里,这是生活常事;尤其不能因为自己的两次投资失误,就对生活和投资丧失信心,人生的路虽短但却很长,只要你身体健康、富有智慧,未来投资的渠道和门路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失去的就让它失去,生活总归是要向前的;活在痛苦和失落的阴影里,不如勇敢地面对。再说了,我们都是凡人,谁都没有先知先觉的本领,有谁能准确地预知未来之事;那些成功人士抓住了机会,成功了事业,只不过是运气比较好罢了。

现在再往回看,2008年买房与买股都没有错,买房的有发财的人,买股票的也有发财的人,不存在谁投资对和投资错的问题。房价虽然经过十年涨势如牛,但股市也有2015年暴涨呀,有人在当时甚至预测中国股市要突破10000点,如果你在2015年6月15日的前夜能够成功从股市抽身和出逃,而不是心贪的话,我相信你就不会有这感受了,你还会为自己庆幸。

而且2018年买股票也不一定就能赚钱,目前的股市“熊关漫道”,你如果将买房的钱买股票可能此时也被套牢,甚至会亏得流不出眼泪了;而你如果买房也不见得不赚钱,如果你是刚需用来住的不存在后悔的问题,如果你是投资,虽然现在严调控可能让房价有所收缩,但往后再过5年、10年,真的就难保房价不上涨了。

所以,投资决策的对与错是相对的,没有哪一种投资方式或门路会一定能确保赚钱,关键要看自己是怎么去把握机会的。请题主不要泄气,好好振着精神,未来还有很多机会等着你。祝你成功!

2022-10-16

2008年没有买房,现在看来,确实有点遗憾。但是,这些决策都是自己做出的,也是当时可以接受的。所以,并没有必要后悔。

人生路上有太多的决策,有的决策对了,有的决策错了,对的决策不是人生的唯一,错的决策也不是人生的唯一。对的决策未必能够让自己永远快乐,错的决策也不一定让自己永远失望。对自己,还是要充分相信。

那么,现在买房,是否就意味着决策失误呢?我觉得,这也未必。因为,对房子来说,只要不是炒作,任何时候买都不是错误。住房的使用价值有时候会让它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能够让自己看起来错误的决策变成正确的决策。毕竟,居住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所购买的住房,能够给子女就学、看病、购物等都带来很大的方便,不就是决策成功的表现吗?

至于没有在最合适的时候买房,没有在最合适的时间买股,这都不是人生没有希望的表现。从现在起,在做决策时更加慎重一些,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多看看外界的情况,也是能够成为人生赢家的。

2022-10-16

十年前,买了股票却没有买房,确实是一种遗憾。时隔十年,当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一定的恐慌性时,实际上股票、房产都不是更佳的买点,或许仍然会有一个更加安全的投资买点。但是,与房产相比,股票价格的资产可能安全性与潜力会更高一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股票都适合投资,而在赚了指数不赚钱的背景下,实际上如果要买股票,要么就买银行股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股票,要么就是构成ETF或指数基金,这也是在股市低谷期内最容易实现资产保值的策略。但是,十年后的今天,金融市场的表现更显复杂性,而股市、房地产,更加属于波动率较大、投资风险颇具不确定的产物,而就目前看来,仍然不算足够安全、足够便宜的产物,而进行高风险资产的投资,仍然需要加以谨慎,而对于一个人而言,一辈子往往会有3至5次的重大机会,错过了前两次,之后的机会确实需要好好把握。

2022-10-16

如果你觉得自己错过了2008的楼市,又错过了2018的股市,真的该好好看一下这篇文章了。

人生会变成什么样,不单单是几个决定的结果。

确实,2008年买了房,2018年买了股票,你的财富阶层可能会往上走,但并不代表你的生活就一定会更好。

你用简单的投资逻辑去看待财富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现实的真相是:那些真正有钱的人,2008年既没有买房子,2018年也没有买股票。

从富豪榜来看,大部分站在金字塔尖的人,都是企业家。

他们靠认知,靠能力,靠勤奋,靠方法,靠抓住时代的风口致富。

横跨数十年,他们做的只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每一天都在充实地奋斗着。

所以,千万不要把投资想得那么重要,也不要因为错过了几次好的投资机会,就去懊恼去抱怨,去认为人生没有机会、没有希望。

越是消极的人,往往越抓不住机会。

不聊什么鸡汤,短暂的温暖并没有意义,因为解决不了现实的冰冷。

今天给大家讲讲,作为普通人如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财富钥匙。



首先,你不得不承认一句话,财富本身和人的认知是正相关的。

简单地说,财富是跟着人走的,而不是跟着所谓的运势走。

运势会带来一部分的财富,但不代表运势能留住财富。

2008年买房的人,其实大部分并不知道房地产会如此发展,可能就连开发商都没有想过房价会如此暴涨。

2008年卖掉股票的人,或许也没曾想过股市会如此暴跌,如此的悲壮。

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结果层面去看待问题,因为这永远不会让你进步,让你对未来产生预判。

而那些当时因为运气判断正确的人,也并不是每一个都过得很好。

有一些人在赚到钱之后,开始研究,楼市为什么会涨,并且弄明白后又买了几套,实现了财富的跃迁。

有一部分人却觉得楼市上涨太多,早早地抛售了房产,然后又回归到了平静的生活。

正所谓,靠运气赚的钱,得靠实力才能把钱留住。

但有一种钱,其实是正向循环,不会被运气收走的,那就是日常收入。

日常收入并不单纯的指工资收入,还可以有一些其他收入,诸如房租,利息,分红。

你如果想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做到财富阶级不倒退,并且在自己现如今的财富阶层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必须先把日常收入去打造好。

你要时刻明白一个道理:日常收入是雪中送炭的钱,投资收益是锦上添花的钱。

没有日常收入,生活一定会陷入窘境,没有投资收益,生活还是可以平平安安。

所以,不要去懊悔在2008年买了股票,也不要去抱怨在2018年接盘了楼市。

至少,2018年的时候,你有了自己的房子,比起那些居无定所的人要好上很多。

只不过因为方式方法的不对,别人可能走的是捷径,你走的却是一条曲径,让你付出了更多的成本。

在这一点上,其实很多人都存在明显的误区,就是渴望一夜暴富,忽略了基础的需求。

投资本身就应该放在解决生活需求之后,年轻时候需要打拼,但年轻时候不需要过分地做投资,因为资本的积累很少。

年轻人确实有比较高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但并不应该去做高风险的投资。

如果你在2008年需要买房居住,那为什么要优先去炒股呢?

本质上还是认知不够,渴望在股市中实现暴富,而将住房这种最刚性需求抛诸脑后。

所以,为了避免“悲剧”不再发生,先给大家分享几个大逻辑上的东西。

1、投资这件事,必须在解决刚需之后。

饭都没吃饱,还考虑什么投资?

当你还要租房居住,或者住房条件很差的时候,为什么要去想着买股票?

投资这件事,一定是在解决完刚需之后的锦上添花。

财富的本质是让生活更美好,所以当自己有钱的时候,第一个要保证的是生活品质。

有些人抠抠搜搜一辈子,确实积累了很多的财富,但财富并没有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好。

这样的财富支配方式,其实是极度失败的。

而且,投资本身是有风险的,你总不能因为投资顺利,下半辈子就过得好,万一投资失败,下半辈子就过得一贫如洗。

正确的投资理念往往会引导出正确的结果,就好像2008年有钱先解决住房刚需,等2018年存够钱了,考虑投资股市,是一个道理。

2、抓紧时间提升本金,远比提升投资回报率重要。

投资需要的是本金,在没有做好本金积累的时候,尽量少做投资。

那些本金积累速度快的人,根本不怕投资失败,因为钱很快就能赚回来。

那些赚钱很困难的人,投资起来往往畏首畏尾,因为这些钱没了,很让人心疼。

现实中,好的投资往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

这直接导致了那些人最终错失了优秀的投资机会。

就比如买房,不够首付、没有还款能力,即便知道它会涨,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投资回报率固然重要,但没有本金的前提下,一切都是白搭。

所以,提升赚钱能力永远要放在第一位,先学本事,然后开始存本金,最后才有本钱去做投资。

当然,这里要提一句,在积累本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注意防范风险,比如意外风险、疾病风险,因为这些风险可能会消耗掉你积攒许久的本金,让你变得一贫如洗。

很多人只想着怎么攒钱,怎么赚钱,忽略了一些能让你瞬间“破产”的风险,这个非常重要。

3、年轻的时候,可以创业,但别总幻想靠投资致富。

很多人一定会提到,年轻的时候抗风险能力高,建议去做高风险的投资,追求更高的收益。

这其实就是想一夜暴富的想法,而且是完全错误的。

年轻人,确实输得起,但这里指的输得起,主要是针对创业,而不是投资。

那些年轻有为的人,大多数都是在职场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少见那些年轻的投资天才。

年轻的时候,可以去闯荡一下,去搏一搏,力求在事业上有所突破。

当年纪多大了,输不起了,精力不够了,阅历却足够了,就是该考虑投资的时候。

一夜暴富的方式叫赌博,慢慢变富才是投资。

4、认知伴随一生,决定了财富最终的走向。

最后一条,就是增长自己的认知,因为财富是被吸引来的,而不是强求来的。

当你靠运气赚到钱的时候,一定得千方百计地把钱留下来。

而人的认知,就是把钱留下的基础,决定了你最终能有多少财富。

人生起起伏伏,能把握的机会很多,但最终一个人有钱没钱,一定不是靠运气的。

勤劳和努力是一方面,财商的思维才是关键,而这背后就是认知,对财富的认知。

这是一个伴随一生的东西,这才是财富的根本。



底层收入的构建,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才是财富的基石。

先从认知层面去看看,底层收入是什么。

底层收入分为两块,一是劳动收入,二是非劳动收入。

这个很好理解,劳动收入就是工资收入。

你可以每天朝九晚六,朝八晚五,也可以是九九六,零零七的工作来赚钱。

非劳动收入,指的是其他无风险的收入,比如银行利息,房子租金,这些又称为税后收入。

先说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主要就是来自于工作。

但有些人的工资收入高,有些人的工资收入比较低,有很大的差别。

劳动收入的关键,在于小时赚钱效率。

为什么别人的劳动收入更高,因为效率高,因为不可替代性很强。

任何出钱的老板,都在寻找最优报价,谁都希望找到更便宜的人来给自己打工。

即便是给的钱多,也是发工资的老板当下能付出的最小成本选择了。

所以,不要去抱怨别人工资高,因为他就值这个钱,如果你觉得自己也可以,那就去毛遂自荐。

言归正传,提升劳动收入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增加工作时长,第二种是增加小时工资。

很明显,第二种才是大部分人想要的。

所以,增加自己的劳动竞争力,创造更高的价值,才是第一选择。

劳动竞争力,本质上就是个人能力,增加个人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学习、培训和经验积累。

但总体来说,主要就是垂直,专精于自己熟悉的领域。

很多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劳动力领域,做了很多的兼职。

而兼职的劳动报酬,是相对低效的。

增加工作时长的结果,就是压缩生命里其他的时间,这只有在闲时太多,又很缺钱的情况下,才应该去做。

其他情况下,都应该优先把时间放在提升自己能力,提升小时工资这件事上。

再说非劳动收入。

这里的非劳动收入,指的是纯正向现金流。

正向现金流并不包括投资收入,因为投资会出现损益,有可能会带来负收入。

那些股票、基金等,都不能算是非劳动收入,但像股票分红这一类,就是非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可能存在有多有少的情况,但必须是正向的,不会因此产生任何的亏损。

简单地说,就是某一项资产每年能给到一定的收入,这就是非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越高,说明你离工作越远,实现财务自由的概率越大。

很多人常说的打造被动收入,其实指的就是非劳动收入。

包括一些作品的版权、专利等,也能带来一定的非劳动收入。

但没有现金流产出的投资,本身并不属于非劳动收入,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要注意甄别。

不论是劳动或者非劳动收入,都称为底层收入,主要是用于生活品质的开支,剩下的部分,就变成了财富资本金的积累。

在确保生活品质的前提下,累积下的财富资本金,最终才是用于投资的。

通过底层收入实现财富进阶,难度有些大,但确保生活品质却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财富资本金的积累速度,才是决定你未来靠财富管理、资产配置,有没有可能跨越财富阶层的关键。



再聊聊投资的大逻辑,关于财富进阶的。

其实每个时代都会有“暴富”的机会,楼市、股市都是,其实比特币也是。

投资机会的本质,是货币的超发引起的资金内卷。

当货币通胀越来越低,超发货币越来越少的时候,投资机会也就寥寥无几了。

所以,本质上想要看清投资机会,就需要明白资金去哪儿了。

2008年,因为需要拉动经济,而楼市的产业链最大,1:8的消费力,所以大量资金入局。

所谓的1:8指的是一套房子带动的产业链资金,从基建到钢筋水泥,从家装到厨卫电器,这些都是消费力。

楼市解决了整条供应链上,大大小小企业的生存问题,资金的飞速轮动,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速。

2018年,房地产已经无法带来经济增长,反而会让整个社会面临结婚率低,生育率低的窘境,资金需要另谋出路。

刚好遇到经济转型,从原本的大“基石”赛道,转型胜利到大“科技”赛道,让资金开始关注到股市。

当然,这里的股市并不是炒作股票市值,而是投资“科技”属性的企业,包括大量中小创新企业,以及扶持IPO。

这种环境下,催生了一轮结构化的牛市。

看懂了这些,你才会明白,整个经济的逻辑导向。

未来5-10年的投资大逻辑,对内要解决的是生育率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对外要依靠科技和生产力,稳固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

所有的投资机会,都沿着这条大逻辑展开,但很多人却看不懂,因为太宏观了。

从微观的角度去看,你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加入这些行业,另一个就是投资这些行业。

很明显,前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而后者是每个人都能去做的。

说说如何实际投资吧。

第一,选对赛道。

赛道是未来最主要的投资方向,选错了赛道,其实就失去了投资的机会。

当然,赛道并不单单指的是某个行业赛道,还可以是某种投资形式。

就比如中小企业大批量上市,那么创投公司的机会就比较多,股权投资的回报就会比较好。

企业大量IPO融资,银行大量放贷放水,这种情况下,债券市场的机会同样也比较多。

投资是一道多选题,不要单纯地把目光集中到股市上,只不过股市的参与门槛比较低,潜在收益又比较可观而已。

而且,股市和行业赛道的关联度相对最高,收益最直观,机会最大。

第二,选对优质资产。

什么叫优质资产,或者换个名词,什么是核心资产?

其实,简单地说,就是稀缺性。

拿楼市来举例,全国都在涨,为什么有些地方涨得多,有些却很少,因为稀缺性。

人多的地方,房子就显得少,就稀缺,市区就那么大,房子就显得少,就稀缺。

优质资产本身具备的就是稀缺性,低价的股票因为稀缺性就被炒了起来,也是一个道理。

随处可见的矿产,肯定没有稀缺的金属值钱,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一个画家活着的时候,他的画一定没有死的时候值钱,同样是因为稀缺性。

在选择资产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自己投资的这个东西,是否具备稀缺性。

却稀缺,成为优质资产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选对进场时机。

任何的投资,都要选对进场时机。

因为资产是有一个估值的区域的,价值洼地买入,价值高点卖出。

所谓的洼地,一定在整个市场无人问津的时候,不论是股市,还是楼市。

所谓的高点,一定是全世界都在疯狂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它还要涨的时候。

进场时机特别的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你到底是聪明的投资者,还是接盘侠。

另外,尽量多听听赚到钱的人,他们给的意见,而不是窝在贫民窟里去寻找答案。

贫民永远觉得房价贵,不论是1998年,还是2008年,亦或者2018年。

在股市亏钱的人,永远告诉你不要入市,不论是在1998年,还是2008年,亦或者2018年。

不是所有富人的投资时机都是对的,但大部分情况下,投资市场被这群有钱人掌握着。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但运算方式不一样。

先学会加减法,然后才能去做乘除,括号里的运算还是要优先。

人生的每一次认知成长,对应的就是一次幂级运算,产生复利的增长。

投资,是数学题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即便是财富,也并不是数学题的全部。

错过的时候,不要懊恼,那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以捕捉这一次的投资机会,只要你还有时间,就还会有下一次机会。

不用去鸡汤的相信,人生一辈子只有7次改变命运致富的机会,在投资市场里,时时刻刻都在诞生10倍以上的收益。

问题的关键,永远在于你有没有能力去抓住机会,拥有财富。

有一句话一定是正确的。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2022-10-16

哈佛一调查报告说,人生平均只有7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间相隔约7年,大概25岁后开始出现,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这50年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只剩5次,这里面又有两次会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了。

如果说,2008年最该买房的时候没有买这是一次机会,2018年最该买股的时候也没钱买,那么就意味着浪费了两次机会。

人生还有没有机会,就看你现在多少岁。如果你现在已经超过75岁,那么机会不会太重要,估计是没机会了。

如果你现在还不到25岁,那么意味着你还有7次机会。

如果你现在是40岁,那么至少还有4次机会。

也就是,如果你还年轻,说明你还有机会。但能不能抓住机会,就看有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

如果一个年轻人没事干天天玩儿游戏,或者在网络上当一个喷子,估计机会来了也抓不住,因为没有储备起足够强大的知识与能力,那么这样的话,人生机会是不大的。

如果依旧年轻,而且愿意接受新生事物,而且持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知识更替、技术迭代,那么没有机会也会被你发现机会。所以问题不在于机会,而在于自身。

有一句现在颇为流行的话是这样说的:花若盛开、蜜蜂自来。只要自己有能力、有毅力、有方向,那么机会总是会不期而遇。如果自暴自弃,如果天天没事感春伤秋,如果天天忙着玩儿,那么即使机会来了,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没有能力把握着一个机会,那么机会也就不是机会。

放心吧,2018年不买股,或者2025年还可以继续抄底。要知道,经济总是有周期的。周期总是此起彼伏的。机会总还是有的。

关键在于,在错失一个机会之后,要培养自己发现机会的能力,要提升自己抓住机会的能力,这才是关键。

2022-10-16

这又是一个矫情的问题。

你能够在十几年前就买了两套房子,能够在2600点的时候又赚到了一套房子的钱,相信你赚钱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既然如此,只是节奏踩得不是很准罢了,又有什么值得感慨的?

退一万步来说,08年底持有到去年,只要你买的不是类似中国石油这样的公司,那么也有相当大的概率获得较高的收益。如果你买的是类似万科,招行,五粮液,云南白药这样的股票,很可能你的收益还会相当的可观。

每个人的人生节奏和人生轨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办法回过头来,来评估每一个时点做出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在过去已经做了的投资决策下,如何使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好。

2600点时候买了房子,如果是你当前的唯一住房,那也并非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只要股市好,房地上市场最多延迟半年左右的时间,也一样会再度繁荣。而且如果你真的极度看好股市,要铁了心地参与股市,也可以进行二次抵押,剩下的资金进行融资或配资,去搏一搏,只不过,你又能不能赌得起呢?说不定十年后回过头来看,你这一次的行动,又会成为一个新的败笔。

人生怎样过都是一辈子,不要纠结过往的决策是否正确,总结经验,活在当下最重要。

(晴溪)

人一生能抓住的重要机遇也只有三五次,在和平年代人的命运除了出身之外有何不同?出身是无法选择的。除了出身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区别是能不能抓住机遇,人的一生重大机遇能抓住一两次或两三次,你就会与众不同,你的上生就会上一个台阶。问题是每次重大机遇来临的时候是模糊的,大部人分是看不清楚的,是不敢相信的。因此,重大机遇来临时,能不能抓住取决于每个人的智慧、眼光、胆量,三者缺一不可。

上个世纪八年代初期,邓小平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劳动致富,抓住了年广久这个典型来鼓励大家致富,可是大部分人并不相信,没有抓住这个机遇,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鼓励大家经商,可是大部分人也没有胆量去抓住这个机遇。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有六次重大财富机遇,只要抓住其中任何一次的现在都是较为富裕的,抓住两次以上的基本上都成了富豪。所以,每个机遇来临时大部分人是不会相信的,只有少数人能勇敢相信。

未来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机遇,失去的不需要再后悔,想一想未来和眼前还有什么机遇,你是不是有胆量和眼光能抓住。从现在开始,不管任何人忽悠你去买房炒房那肯定是错误的,眼前最大的财富机遇笔者认为就是2019年的中国股市,你是不是有能力抓住这次财富机遇呢?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2022-10-16

我估计到2021年左右你就会觉得:幸好我18年买了房!

08年错过了买房是一个错误,我们不评论他了。但对于18年买房说完全错误我不太赞同。

第一,你应该有十年的股龄了,居然还在认为现在就走出了底部,说明你一直是左侧交易甚至根本不懂交易这个行业。在交易市场永远只赚自己能赚的钱,决不猜顶抄底。因此你能逃离市场对于你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第二,你在地产和金融去杠杆期中入手房产虽然现在看是处于高位,但未来不一定没有更高点。而且在我个人看来:从现在到2021年是房产加仓的时节。当然要避免入手这三年内完工的新房。

避开这三年的新房是为了避开加息周期内房地产公司因资金成本压力而极度压缩成本建造的劣质房产。

而从长线来说:农产品价格过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太低导致中国不得不推进城市化,而现在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的人在生活所在城市自有房产的比例并不高,个人估计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不到60%。而且中国目前基本没有私有财产,房产将是唯一可投资的固定资产。国内基本不会出现国外40%左右的租赁住房常态。而且在国内经济即将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房产将是大部分国人保持资产的标的物。

同时国内执行多年的预售许可证制即将退出,这将导致房地产行业的去产能和去杠杆。从全国范围来看,年内流拍的土地数量也显现未来市场将出现借给大幅下降的情况。综上所述,18年至21年是借经济周期问题导致房价回调时较好的加仓机会。

所以你在18年买房并不一定是坏事,就现在来说,房价最多算高位震荡,远没到真正走出下行趋势的行情。

2022-10-16

开快乐就好

2022-10-16

命运多是波折,哪里有什么一帆风顺,都是跌宕起伏。就算是人生过往没有选择正确,但积累下来的也是丰富的经验,对于未来的选择也具有更为深刻的指导意义,所以不应该惆怅,看开一些比什么都重要。

一、2008年最该买房的时候却买了股票。虽然说2008年为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股票市场受到的波折也是极大,但是对于很多价值股却是能够在未来的走势中走出2008年的阴霾。

所以,针对选择的投资品种而言肯定是存在问题,并没有以价值股为准,而是以投机为主,希望能够将利益最大化,“实现财务自由”、“一夜暴富”的思想占据了整个心理。再加上,就算是投资了投机股,起码也应该有对应执行的策略。但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说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执行,不知道该如何止盈与止损,只能是碰运气。

当然,就算是2008年时购买了房产,也不一定能够扛过“鬼城”传说,在之后15年之前房地产价格都是存在高位震荡略有下跌的,说不定早就出手了,等不到2015年之后的这波上涨。

二、而对于2018年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重要的还是策略的执行,在股市中常有言“策略大于趋势”,也就是说执行好的策略能够指导盈利,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就算是趋势做错了也能够进行合理的止损。所以,如果没有什么投资的策略而言,就算入市投资,也不一定能够盈利而出。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ngfa.cn/question/9851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