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问题详情

甘肃学生情侣因催还网贷酒店内烧炭自杀,怎样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甘肃学生情侣因催还网贷酒店内烧炭自杀,怎样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2023-03-13

【事件回顾】薛欣欣(化名)和儿子陈晓伟(化名)是一对刚满20岁的大三学生情侣,就读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班。今年7月,他们被安排到位于南京的中国电子熊猫集团顶岗实习。10月6日,他们疑因被催还网贷在离实习公司不远的一家酒店内烧炭自杀,双双身亡。


近年来,大学生由于网络贷款而选择服毒、跳楼、烧炭等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年纪轻轻,命丧网贷,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和痛苦,实在让人唏嘘,扼腕叹息。那么,怎样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柳乡人认为,作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习惯

好习惯成就一生。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零零后,加上独生子女的身份,许多人从小就没有参加过劳动。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花钱如流水。成由节俭败由奢。因此,作为父母要改变教育观念,千万不要听信那些“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论调。日常生活中,要从小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生产劳动,亲自到田间地头或超市饭店劳动或打工,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难辛苦,钱财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避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

帮助孩子戒除不良的嗜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加之人际交往的便捷,一些孩子不分是非,与一些有不良恶习的人交往,慢慢沾染上了一些不良嗜好,如玩网络游戏赌博,朋友聚餐喝酒,歌厅唱歌跳舞,以致高消费,提前消费。我的朋友的孩子今年24岁,由于没有女朋友,常以玩网络游戏消磨时光,先后充值2万多元,直到朋友看到还贷信息才发现。因此,希望家长们注意观察,发现孩子的不良习好和反常举动要立即制止,并帮助戒除。


提示孩子远离在校的恋爱

爱情是美好的,也是浪漫的。但色字头上一把刀。现在大学生校园恋爱蔚然成风。一些大学生不惜荒废学业,沉迷声色,以为得到了真正的爱情。有教育专家指出,大学生谈恋爱,大多出于对异性的好奇,真正能够走入婚姻殿堂,结婚成家的只有5%。因此大学生特别是男生在校谈恋爱,将面临高额消费,给女朋友买化妆品,带女朋友购物,给女朋友买礼物,甚至给女朋友交学费,买衣服等。一旦陷入爱情,很难自拔,消费很难节制。作为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做好沟通和提示。

教育孩子不要盲目的投资

现在的大学生理想远大,经验匮乏,他们往往相信所谓的投资专家的创业毒鸡汤,轻易被洗脑,以为只要按照专家的说法和模式去做,就能一夜暴富。于是有买股票基金的,有入传销团伙的,有创业入股的,等等。由于缺少经验,一旦失败,常常血本无归。我的同事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5个同学合伙开超市,每人集资20万,由于家里没钱,他只好网贷。由于经营不善,一年多就倒闭了。一家人只好外出打工偿还网贷。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切记!


结语:网贷猛于虎。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既然现阶段不能取消网络游戏,网络贷款,网络赌博,那我们就应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作为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多和孩子沟通与交流,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指正,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大学生网贷自杀,你怎么看?柳乡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个人观点:
恋爱,不是学生在校的必修课。恋爱,既需要时间成本,还要资金成本,并且影响学业。
本人一贯反对在校生恋爱,奉劝高校学生珍惜学习时光,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勒俭生活。对这类类似案例,除了遗憾,还是遗憾!!![捂脸][捂脸][捂脸]

2023-03-13

根据媒体报道,南京市一所酒店公寓两名人员自杀身亡。据调查,这是就读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的两位大三学生,刚满20岁,是一对情侣。潇湘晨报记者报道,两人自杀曾留下一封遗书,但公安机关仅给家属看,其他人员都无法知道具体内容。

从网络报道和一些聊天记录来看,这两个学生有可能是因为网贷自杀。所以这起事件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网贷,另一个是自杀。

网贷因为要求简单,放宽速度快等等原因,目前是十分的受欢迎,甚至成为多数人获得贷款的主要渠道。网贷甚至从社会延伸到校园,校园贷也成为一个热门贷款。现在因为教育部等单位介入,校园贷也没有那么疯狂。但大学生作为成年人,还是很容易通过网络获得贷款。我们现在针对网贷的措施,一个是降低法定利息,另一个是打击套路贷等非法放贷活动。所以我们网贷,尽量选择合规的贷款平台。再是,我们学生应当有正当的消费观念或财务观念。大学生网贷往往是为了追求奢侈消费,或满足其他高消费需求,或者其他虚荣需求。这些不当的消费观念导致自己只能不断通过网贷来实现,陷入网贷违纪。

另一个,网贷往往伴随着暴力催收等非法问题。鉴于这个事件造成两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对于这个网贷平台或人员是否有暴力催收等手段应当进行调查。一旦查证存在暴力催收等非法行为,并且导致贷款人死亡,那是需要追击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还有就是自杀。青少年自杀事件及比例其实占比非常之高。所以我们除了考试等应试教育外,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塑造等等也是至关重要。我们不少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不懂得解决,也不懂得向老师、学校、家长等求助。当然,这个一定程度上是我们学校或家长在这方面的态度,使得我们学生不敢求助。所以我们老师或家长跟学生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方式也是至关重要。

2023-03-13

两个年轻人,花一样的年华,本该享受人生,享受爱情的最好时光,却双双绝命而去,真的令人痛心惋惜。

可怜两个孩子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么早就失去了,自己辛辛苦苦养育大的子女,成为孤苦伶仃的失独老人,今后的日子是多么的凄惨,多么的孤独无助。

这种锥心之痛,也许让他们今后的人生都暗淡无生机,他们再也享受不到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这是何等的残忍。

追根溯源,何人之错,是该死的网贷,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让孩子获得的网贷!

所以网贷的确害人不浅,现在时不时就会看到,孩子因为网贷殒命的信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要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需要多领域多管齐下,一方面政府部门加大网贷的监管和引导,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庭都要加大对孩子教育的力度。

一定引导孩子平时合理消费,量力而行。

不要贪图享乐,不要为了虚荣攀比超前消费,要远离网贷,否则利滚利,最终很难有好的收场。

2023-03-13

甘肃学生情侣酒店内烧炭自杀,留下“太累了”的感叹,是不堪还网贷重负而走的绝路。杜绝此类问题发生,要内外联动、综合施策。

要加强心理教育。少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虚荣心重,崇尚享乐主义。陈某家虽然贫困,但给儿子的零钱都是“千儿八百”的给,足够上学之用。而陈某却不务实,到处借钱供自己高消费,经常还不上朋友帐。为了“潇洒”度日,女生薛某也欠款上万,两人为一已之虚荣,债台高筑,虽然双方父母经常帮还钱,但两人并未收敛。为了来钱快,陈某还玩上了类似赌博的“黑拳”的游戏。可以说,两人不是败给了命运,而是败给了自己的虚荣心。当虚荣心不断膨胀,两人已无法像正常的学子那样去学习生活,网贷的压力又重负难耐,压垮了他们生存的最后稻草。这时候,他们还是没有向父母说实话,错过了解救自己的最后机会,走上了绝路。

因此,加强心理教育和训练,是治本之策,可以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让他们校正价值观,迷途知返,从内因上找准人生航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步入生活正轨。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要加强网贷管理。近些年来,大学生发生网贷、裸贷的事件屡有发生,一些学生因此而贷台高筑,有的还走了犯罪的道理。本案中,陈某和薛某涉及数万贷款,男大学生有网贷纪录,网贷压力已成为他“不可承受之重”,导致两人虽已经开始实习,有一定的月收入,但如“杯水车薪”般无济无事,又被催债公司“逼迫”还债,最终陷于绝境、走上绝路。不规范的网套、套路贷害人太深,有的借款数千,套路之后还款要几十万上百万,普通人根本无法偿还。

建议国家严格规范网贷机制,司法、警察、检察院等等执法部门,严查网贷、非法贷、黑贷等,救救涉世未深的学生,还社会一个朗朗乾坤!

严厉打击套路贷

2023-03-13

如果想禁止校园贷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禁止25岁以下的,没有正式工作的,没有毕业的在校生,没有工资证明的,在任何平台机构办理贷款业务和信用卡业务。

当校园贷发生之后,当很多学生和家长因为校园贷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人是在声讨校园贷的无耻,同时也在声讨学生们爱慕虚荣,挥霍无度,但是这些都不是校园贷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贷款太容易了,如果类似于网上的校园贷这样的贷款平台,25岁以下的年轻人的申请和通过更加的严格一些,那么这样的事情的发生的几率就会变得更小一些。

而且这些悲剧的发生,同样因为社会上正规的贷款业务不发达,尤其是对于在校大学生的一些贷款业务不够丰富,说句实在话,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也在大学生活过,那个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无穷的欲望,强烈的消费需求,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正常的合理的为在校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渠道,就不会有类似于校园贷这种不良贷款机构的立足之地。

其实还是那句话“堵不如疏”,对于学生的这种欲望,与其想着如何禁止,不如进行正确的引导。

最近读了北大心理学系教授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空心病”,他在文中指出,北大入学的大学生30.4%的学生厌恶学习,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

北京大学,全国最高学府,这些人,是在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人生赢家!


北大未名湖

自古以来,哲学家提出的灵魂三问:

  1. 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 要去哪里?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3. 怎么去?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它?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有哪个父母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有哪个父母既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或者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关于甘肃烧炭自杀的学生情侣,父母都不清楚孩子是因为什么而自杀。

哲学家说过,这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正向的,总是阴阳交织,毁誉参半。例如人口众多的中国,得益于人口红利而飞速发展;例如,中国独一无二的高考,向来被称为相对【最公平】的考试,给很多贫民家的孩子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一场新冠疫情,宏观上,在医疗、环境、公共卫生、甚至是政治体制等领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微观上,在家庭、教育等方面也暴露出了目前教育的困境。

手机成瘾,没有自控力,拖延……这样类似的词语无数次被家长在咨询中提出来。

焦虑成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常用词。有家长问我,孩子写作业拖拉,甚至不完成作业,整天刷手机怎么办?如果不监督控制ta使用手机,是不是害了孩子?

孩子“生病”,和家长有关,和教育有关,和大环境也有关系,和社会的评价标准和普世价值观都有关系。

中国焦虑症的患病率是13%,抑郁症的发病率是6%,这是两个很糟糕的数据。

我们的教育是否教给孩子什么是责任感、尊严、价值、生命的意义、有意义的生活吗?

前一段时间还有个新闻,上海两个小学生产生摩擦,家长学校门口约架,一个被打伤头部送往医院,一个因为故意伤害被抓到派出所。

我们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空心病,好像现代心理学的方法都没法治疗了,那些孩子很聪明,智商很高,有些情商也很高,也正是因为这些,他们才会觉得好像十几年来一直在为别人的要求而活,找不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答案!

2023-03-13

没想到花季少年,有着丰富知识的大学生,也被网贷逼得自杀,甘肃一对情侣选择集体烧炭自杀,实在令活着的父母痛心。

据新闻报道,陈晓伟少说也有两三万元(债务),光他们宿舍,就有一位同学至少借给他1万元,他多次被网贷逼的向同学借钱,基本上同学借的有去无还,他借款的理由采用撒谎,称自己女友父母生病问室友借钱,最后一次离开时,他还带走了同宿舍一名同学的笔记本电脑。

有时实在没办法还网贷,就伙同女友,欺骗女方父母说自己母亲病重,急需要钱,女友曾偷偷从父亲微信转了两千元给陈晓伟,后来女方父亲询问,他说自己母亲已经不治身亡,这在后面被证实是一个谎言。拿自己母亲生病这事当做借钱的理由,实在愧对父母。

平日李陈晓伟沉迷于一款类似抽奖的游戏。当时陈晓伟解释,这个游戏据说这是他花钱买的游戏。陈晓伟或许和“黑拳”(有赌博性质的非法拳击比赛)扯上过关系,所以沉迷于赌博,所以大量网贷,曾向京东金融借款,后来一直收到催款电话。父母曾为他还款过一些,他曾承诺父母会好好工作,偿还债务,可还没有做到,他就选择了与女友一起自杀逃避债务。

目前大学生网贷很普遍,比如我们常用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京东金融等上面,我们只要上传身份证信息就可以获得一笔不少的贷款,很多大学生都喜欢提前消费,过后还钱,正是这种习惯,让不少大学生越发喜欢网贷。更有甚者,觉得花呗借呗不够消费,去借高利贷,最后偿还不起,部分女性被迫拍裸照,部分男性毕业后还得搬砖还钱,这都是不衡量自己的消费能力,超支消费的后果。陈晓伟和女友就是被这种网贷所害,曾经他们是三好学生,如今却逼得没法偿还,只能以死来逃脱。

我们该如何杜绝这类事件发生?

1.我们应该消费前评估自己所能承受的消费范围,切莫超前消费,切莫攀比,不能看到其他朋友买了什么奢侈品,就跟风去买,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够了。

2.去正规网贷借钱,比如借呗,京东白条,切莫去借一些不知名APP的贷款,这些贷款不少是高利贷,利滚利,很多时候让你无法偿还,企图榨干你身上的每一分钱,不能偿还的时候,就暴力催债,骚扰你的家人和朋友,让你心理防线崩塌,逼迫你还款。这些高利贷APP千万不要去下载,没有开始,就没有恶果。

3.不要沉迷花钱的网络游戏,博彩类游戏,这些游戏容易让人成瘾,花钱时不知不觉,后来就后悔莫及,让你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因此我们坚决不要沾染黄赌毒,它只会侵害你的思想,毁灭你的人生。

希望这类事件越来越少发生,孩子是父母的依靠,失去孩子父母该有多么伤心。因为网贷选择自杀不可取。况且人生路还长,及时醒悟,还清贷款,开始新的人生也不是不可能。

我是医人医心,一名既能治病又能交心的大夫,欢迎关注点赞,让我们一起在头条相遇,一起在头条相知,我们下期问答再见!

2023-03-13

最近几年校园贷,网贷,裸贷,套路贷。名目繁多,几乎各种贷款套路都游走在法律边缘,以部分学生处事不深,爱慕虚荣的心态“钓鱼”。最后使得部分学生成为了举债受害人。

这种网贷是十分可怕的,比如贷款一笔到期还不上,不得不继续跟其它地方借,形成以贷养贷。最终的结果就是借的钱并不多,可产生了高昂的利息。直到最后发现问题严重时才会醒悟。这种爽了一时,毁了半生的借贷行为,真的应该杜绝了。比如近期甘肃情侣因催还网贷无力偿还,最终一起选择在酒店内烧炭自杀的恶果。真的是一出人间杯具。甚至令人想哭却发现连个门路都没有。

这事能怪谁呢,说到底,还不是怪自己。可自己还是个处世未深的在校学生,真的就怪自己吗?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子的。那么又该如何彻底杜绝呢!我认为想要杜绝网贷,需要从多个角度抓起。

1.从源头抓。我认为最大的本质就不应该让贷款走进校园。因为学生本质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凭什么给他们放贷呢,这显然就是害了学生,而且也是属于游走在法律边缘,或者并没有相关法律出台才让校园贷如此疯狂。所以我认为第一点就应该将向在校学生放贷的行为列入法律明文禁止。恐怕才能彻底杜绝这类杯具的再次发生。

2.老师抓。如今许多老师在我看来就是书呆子,只知道书本的内容,可书本的内容有几个符合现在生活,又有多少能够用的上呢,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让学生有知识,还应该教育他们,让他们有更好的生存知识才是教育的本质。如果一个尖子班的学生流落荒野不懂得生存,恐怕还没有一个一天书没上的孩子更好地生存。那么既然如此,教师就应该在如今校园贷疯狂的当下,提醒同学。

3.家长抓。这点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家里条件好的同学肯定不会去借贷。而条件不好的家庭可能压根不懂江湖。但如果自己的孩子变的爱慕虚荣,物质欲横流,我认为任何家长,都应该及时地提醒自己的孩子,这个世界有许多的美好,都是金钱买不到的。

4.自我反思。上学的本质是生活,进入大环境之中又是什么样子的生活?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样子的生活?挣钱真的有那么容易吗?如果找不到答案的话,就应该先好好寻思寻思。

看到这个新闻,觉得真的是一个悲剧,两名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在一家宾馆竟然烧炭自杀了,据多个信息源来看,他们很大可能是因为催还网贷才在酒店内烧炭自杀的。

怎么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呢?我觉得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杜绝的,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以的。

一方面是作为学生本身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定力。现在的学生都存在着不正确的金钱观念,受到提前消费观念的影响,用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觉得还钱永远是明天的事情,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在今天去享受,最终导致欠的钱越来越多,突然有一天发现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定力,不要被虚幻的物质生活所诱惑。

一方面是作为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其能够合理的支配金钱。现在一个家庭也就一个孩子,作为父母的当然是倾注了所有的感情,只要经济条件允许,那么是不会少了孩子的花费的,但是大部分父母都是从小到大替孩子管钱,平时也只是给一点零花钱,当到大学以后,离父母远了,小时候的那种渴望在遇到外界条件的刺激下就会产生报复性的消费,也不会管将来自己有没有能力去还,所以只有从小给其合理支配金钱的习惯,长大以后也会理性的对待金钱。

一方面是作为学校应该增加这方面的教育,让其在遇到此类情况如何处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不应该只是教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教做人的地方,学校对于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应该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做一些教育宣传,就可以起到打预防针的效果,当学生遇到此类的事情就不容易去钻牛角尖了,甚至如同这件事情里面的两个大学生一样烧炭自杀。

一方面是作为社会应该共同努力的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其茁壮成长。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如果他们始终处在乌烟瘴气的环境当中,那么只会让他们发育不良或者枯萎,所以对这种不良的网络贷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该禁止的就禁止,该处理的就处理,这样外部环境没有了,那么杜绝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其实实现还是很难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够贡献一点力量,那么是不是杜绝此类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是会增大呢?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ngfa.cn/question/12384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