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问题详情

法院拘留原因是有能力履行,而我没有能力,如何界定“有能力”

法院拘留原因是有能力履行,而我没有能力,如何界定“有能力”

怎么判断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

我是肖律师,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讨论仅限制在“财产标的”的执行,因为比如儿子被判履行每个月探视父母的义务,就不存在有无履行能力的问题。

首先,拒不履行和无能力履行是两回事,不是主观评价,是客观判断。查证属实,被执行人确实无能力履行或者说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法院会终止本次执行,等以后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了,可以恢复执行!不受时间限制。

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诫,并向社会公布。严重的,法院会采取司法拘留。再严重的,就是涉嫌“拒执罪”。

哪些行为会被认为有能力而拒绝履行?比如

(1)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2)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3)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4)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

(5)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的;

(6)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再来举个通俗的实际案例如:

有个公司和员工发生劳动争议,被判支付补偿金。公司以为公账上没钱,法院总不能让公司“关门大吉”吧?而公司实际上正常经营,有应收款。

还有个卖建材家具的老板,欠了很多客户的钱,在法院的执行案件有好几个。而他在盆友圈发国外旅游打卡网红店的图片,最终被法院以拒执罪判刑。这个案件,我的某个顾问单位的老总也是某一执行案件的申请人,他当时就曾问我,为何这个被执行人列入失信了,还能飞国外旅游?被执行人,因有能力履行而拒绝履行生效判决,最终被判刑了。出来得瑟,迟早要还。

如果,你是被执行人,你有履行能力,敢不履行?不知道是否手段高明到可以瞒天过海?

如果,确实没有履行能力,实事求是,态度诚恳,努力挣钱,争取早日履行完毕!法律不强人所难,不会逼人走投无路。被列入失信,也可以找到工作,工资被执行也得保留必要生活费,子女也可以读平价学校。

说了这么多,有无能力履行,法院自有判断。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法律问题。

2022-12-12

只要你还活着就有能力。

2022-12-12

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形主要包括:

(1)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2)负有执行义务的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3)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4)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5)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6)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7)负有执行人义务的人,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8)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9)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10)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11)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

有上述行为之一的,法院可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情节严重的话,可能会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2022-12-12

首先,法院在执行过程中,认为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绝履行”的,有权对其采取拘留措施。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该问题中,法院以当事人“有履行能力,而未履行”对其采取拘留的强制措施。当事人认为自己不属于“有履行能力,而未履行”,而是确实没有履行能力。

如果当事人认为法院的拘留措施有错误的,有权提出复议。

法规依据:

《关于执行程序中适用司法拘留措施的若干规定》第七条规定,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应当制作决定书并告知被拘留人的复议权利。

拘留决定书应当送达被拘留人,并于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家属,阐明拘留原因和理由。被拘留人拒不签收的,不影响决定书的效力,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

当事人在拘留期间提出复议的,执行人员应及时将复议材料转交上级人民法院。

《拘留所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被拘留人提出举报、控告,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暂缓执行拘留的,拘留所应当在24小时内将有关材料转送有关机关,不得检查或者扣押。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六条 规定,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拘传应当发拘传票。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再次,咱们回到提问者的问题的主题,法院如何界定“有履行能力,而拒绝履行”?

有些被执行人认为,只要我没有可以执行的钱或物,就是没有执行能力,其实这样的想法就是错误的。例如,有些人本来有劳动能力,却不想着赚钱还债,有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没有还钱意愿。再例如,人员传唤被执行人时,该被执行人采取消极方式不理不睬,也不与申请人签订还款协议,或者签订还款协议不履行协议等等诸多行为,均有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有履行能力,而拒绝履行”。

总之,“拒不执行”可以采取积极的行为,如殴打执行人员,转移、隐藏可供执行财产等方法;也可以采取消极的行为,如对人民法院通知置之不理或者躲藏、逃避等方法。

2022-12-12

法院拘留原因是有能力履行,而我没有能力,如何界定“有能力”?

1、法院拘留被执行人的原因很多,例如经传唤拒不到庭,拒不申报财产,有能力拒不履行等等。

2、有能力无能力不是你自己认为无能力就无能力,实际上只要有劳动能力,就可以凭劳动挣钱履行,而法院判决生效了这么长时间,一分钱不履行,既不申报财产收入,也不和申请人协商,一点积极行动都没有,这不用说就是典型的有能力拒不履行。

3、即便是身上一分钱没有,实际上要避免拘留也不难,那就是主动配合。例如,主动和申请人协商解决问题,主动配合法院工作等等,只要申请人不坚决要求,法院 也不会之一拘留被执行人。一言以蔽之,既然被拘留了,就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要为自己辩解,换位思考一下,别人欠你的钱还优哉游哉满不在乎,你自己作何感想?

2022-12-12

只要四肢健全脑子正常就有履行能力

2022-12-12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是“有能力履行”,但是清清楚楚地载明了什么是“无偿还能力”。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中可以得知,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执行人永久地丧失了偿还能力,从而结束执行程序,以后也不再恢复。

继续履行

除了上述所说的“彻底丧失偿还能力”的情形之外,其他情形下都应当认定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只要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就应当继续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中确定的给付义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之规定,即使被执行人名下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也不会直接消除被执行人所负的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履行。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没有时间和次数的限制,直到被执行人彻底清偿完债务或者与债权人达成执行和解为止。

妨害司法行为

一般来说,只要没有彻底丧失劳动能力,就属于有履行能力。如果被执行人名下可供执行的财产尚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剩余的债务,被执行人可以与债权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分期还款。若被执行人只是一味强调自己“没有履行能力”,拒不清偿债务的,有妨害司法之嫌疑。换言之,没有钱,也要有句话,表明自己具有还款的意愿。

当被执行人有妨害司法的行为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就属于妨害司法的行为之一,规定在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六款中。

综上所述,被执行人有没有还款能力,并不是由被执行人说了算的,当然也不是由某一法院说了算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要被执行人没有出现“彻底丧失偿还能力”的情形,就应当认定为具有履行能力。如果被执行人名下确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了,人民法院会终止本次执行程序,待到发现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时,再恢复。人民法院拘留被执行人的情形一般发生在被执行人出现了妨害司法之行为,与被执行人是否具有履行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

仅供参考,欢迎➕关注评论,每天与您一起讨论热点问题。

图源网络,侵删。

2022-12-12

首先你还能用手机or电脑在今日头条上发问题就说明两个事,一是你挺闲,二是你还有手机等电子设备。这两点就说明你有能力

2022-12-12

说这话让执行局就觉得这家伙觉得没能力就可以不用还,法院还没办法。

这个问题根本不用问,有没有能力你难道自己不知道吗?你问这个问题无非是想知道如何才能规避有能力,继续逃避履行法定义务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ngfa.cn/question/10456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