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问题详情

你觉得一名法官除了有丰富的法学知识外,最需要的是什么?

你觉得一名法官除了有丰富的法学知识外,最需要的是什么?
2022-04-03

良心。

对于很多人来说,所谓法官,不过是以现有法律之条文,去评价每个个案,得出裁判结果,即严格的依法条办事,是“由法及案”的过程。

但我认为,或者我经历过的几任法官,恰恰与上述“由法及案”的过程相反,他们审理完案件后,首先抛弃脑中的法律条文,凭自己的良心,站在普通人或者群众的角度,得出一个在普通人看来比较公平的结论,在以此结论为基础,去“寻法”,用法条来支撑自己的结论。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会违反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感,不会造成与公众期待的过大差距。

但这样也有弊端,有时候法律规定偶尔会与人情世故相悖,特别是前些天某基层法院判决的,开发商诉买房者,只支付了购房款,但未支付精装修的钱,要求解除合同,房子不卖了。严格来说,合同具有契约性,按照法律规定,既然签订了合同,同时合同未违反法律规定,当事人就必须严格履行,未履行就解除合同,返还原物。但在该案中,某法官可能实在看不惯开发商作风(我自己猜的,嘿嘿?),即从两个合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角度,从一个普罗大众的角度,判决解除精装合同,但商品房买卖合同继续履行(其实我觉得从显示公平的角度更好一些,毕竟开发商与普通购房者,在现实中,确实地位不平等)。这在当地引了巨大震动,此口一开,全国人民都可以不受高价精装房之扰。目前正在上诉,没意外的话,会发回重审,中院才不会背改判的锅。

所以,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看,对于法官来说,特别是基层民事法官(不包括知产等),相对于学识来说,一个三观正,有良知,摸着自己良心做事的法官,更受期待。

以上。

2022-04-03

道义,良心,按规定办事。切身体会,我的案子,合伙协议纠纷2017年7月20号在贵州省兴义市法院以简易程序立案,本应于2017年10月20号领判决书,被法官刘宽生活活拖到2018年4月18号,2017年11月起,他左骗右骗就是不给结案,期间有陌生人打电话给我,表示只要我给钱,就会很快领判决书,我已经是生活难以为继,直到2018月4月份,最高法院出台严禁民商案件超期审判,此规定于4月26日执行,他被迫结案,超期6个月,这种法官没资格待在法院,应该滚出去。今天是2019年4月19日,终审判决总算下来了,案件历经一审,二审,二审发回重审,重审,重审之二审,用时21个月。

我觉得是客观公正。

不管是什么犯罪,不管是面对什么犯人,都要客观公正地对待,让犯法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让没有犯罪的人不要蒙冤。要做好客观公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做法官是要讲究事实证据的。没有事实证据,仅仅靠推理判断,就给人定罪,很容易产生冤假错案。2016年12月2日,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以聂树斌案为例,1995年,年仅20岁的聂树斌因涉嫌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并于当年执行,其母张焕枝连续多年上访申诉,聂树斌案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强烈关注;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高院复查该案,因证据调查核实艰难,异地复查先后四次延期;2016年,最高法院提审聂树斌案,并最终做出无罪判决。此时,距离聂树斌死亡已经22年。如果当初以事实为依据,讲究证据,或许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

第二,以法律为准绳。不管是犯人犯了什么罪,最终定型的标准都是要以法律为准绳的。在一个法官的身上,我们应该看到以法律为准绳的身影。

我觉得做到这两点,就是一个优秀的法官。

2022-04-03

法官最重要的不是法律知识,而是良心.。

良心是德,法律知识是技。技不行可以学;德不行,难学来。

有一句古话,叫做——“有德无才不能成大事,有才无德足以助其奸。”成不了大事,换人即可;成其奸事,万劫不复。

所以,作为一个法官,良心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个法官,除了丰富的法律知识外,我认为最需要的是责任心和良心。

一个有责任心良心的法官,能够立足事实、尊重事实、敬畏事实,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上,对每一个案件进行公开、公平、公正、正义的审判。

一个有责任心和良心的法官,不会因人情、关系而与人民的合法权益、法律法规规定背道而驰,歪曲事实,对案件做出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审判。永远让手。中的天平保持平衡。

一个有责任心和良心的法官,不会因为金钱、美色的诱惑而腐化变质,贪婪污腐败、索贿受贿等,从人民的公仆沦为人民的罪人。

德永远比才重要

德不配位的后果大家都很清楚,法官的德更加关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更甚者关乎一个企业及企业所有人的身家和命运。

德者居之是民众盼望,民之所向,众望之归。法官无德,民之哀哉,国家遭殃;法官小德,民之不幸,国之麻烦;法官大德,民之幸甚,国之幸甚。

祈盼法官这个行业,人人大德,人人精通业务,民之幸甚国之幸甚!!!

2022-04-03

法学知识是最低的门槛,无此,根本就做不了法官,尤其是主审法官,这是作为一名法官的硬核。

除此,也正如多名朋友所述的,法官的精神内核应是良知与公心。如果没有如此品质,即便是作一名正常的人都不配,更不用说作为一名法官啦。

如果法官没有良知,他对待当事人就会冷冰冰,也不会换位思考,恰当处理当事人的诉求,机械用法,简单一判了之,使法律事实远离自然事实,社会效果不好。从法律层面上看不出有问题,就是由此得出的判决不能安心、不能安人、不能安众。

如果法官没有良知,就会高高在上,不将百姓放到眼里,以权谋私,让公权力当成致富的摇篮,动一动,歪一歪金钱财富美女都会掉下来。此类人是法官中的败类,不但社会看不起,就连同行也会对他嗤之以鼻。

败类是极少数,极少数不代表没有!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配披一张人皮更不用谈披一袭法袍了。他的法袍爬满了虱子,别人都能看见,他却痒痒都感觉不到,真是一种悲哀!

法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只是敲门砖,除此,还应当学习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经济学、哲学等综合知识,用深厚而丰富的知识作为背景和底蕴,用起法来才会更加娴熟,解决纠纷方法也会随传随到,灵活多样,智慧、温暖、圆润、融通、人性化解各类矛盾与纠纷,减少社会对抗。

法官应该清廉如水。自古清风明月不用钱,如果法官一心钻到钱眼里出不来,那他只好带着枷锁生活。

法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在黄连树下弹琴。若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会被疯狂多的案件闷死、会被无理取闹的人气死、会被恐吓威胁的人吓死、会被走到哪儿跟到哪儿的败诉方缠死…

法官还应该具备牺牲精神。马云谈到996就遭到网络的非议,殊不知这对于基层法院的法官来说,996简直就是梦想!

据我了解,基层法院主要业务庭室简直就是白加黑、六加一。正常上班开庭,异常上班写文书,一样都不能少。法官如果没有牺牲精神,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去胜任如此繁重的工作压力!

每位法官年均审理案件五百余起,加班开庭当事人不愿意,影响他们休息,所以开庭在八小时之内,书写文书却只能在八小时之外。

我们都希望法官是神,但法官终究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相信法官自有一股清流,这种清流也会日渐成为司法生态领域的主流。

2022-04-03

做为一名法官不光有法学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公正,正义,公道及人品道德素质。法官代表着依法治国的大事在判案上出现不公平,不依法办事都会造成恶劣影响。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执政问题。所以说法官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实事为根据,依法审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才是一个法官应具备的条件!

2022-04-03

不管任何一个职业,除了需要有丰富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业务知识储备外,还需要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法官也一样,首先是一份职业,是一份服务于社会治理过程中法治精神的职业。

丰富的法学知识只是对法官的最低要求,这是入门必备,如果连法律知识都不懂,需要现学现用,又怎么期望法官在审判中游刃有余,从容应对。我认为一个法官除了丰富的法学知识外,还需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01

法官需要娴熟的审判技能

一个人通过了司法考试,具备成为法官的条件。但这一切只是理论上的资格,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官,还需要扎实的业务基础和娴熟的审判技能。

这是法官在岗位上得以胜任的基础,法官既代表着权威,又代表着公平正义,每一个案件的审判都要让人民群众在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每一个案件的判决都要经得住社会的监督,经得住当事人的质疑。

所以娴熟的审判技能非常重要,这是法官从容应对庭审的技术,也是法官统筹全局的基础,作为案件的中立审判者,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来审理。但同时又要具备掌控制法庭的技巧,驾驭庭审的能力。

02

法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准则支撑

法官是一个专门从事法律服务的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具有特殊性,行使的是司法权,代表着正义可靠的形象。所以法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支撑,才能让自己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准确的把握价值界限,充分展示法律功底,为法治的进步和发展力践行。法官要把握的职业道德准则主要有:

(一)保障司法公正。1、全面实现司法公正。2、遵守回避规定。3、抵制关系案、人情案。4、公开审判。5、保持中立地位。6、平等。7、禁止单方接触。8、以理服人。9、审慎处理法官与法官、法官与当事人或律师之间的关系。10、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11、维护司法独立。
(二)提高司法效率。1、勤勉敬业。2、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3、注重效率。
(三)保持清正廉洁。1、不得接受诉讼当事人的钱物和其他利益。2、不得经商。3、不得以其地位、身份、声誉谋取利益。4、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和水准。5、不得提供法律服务。6、约束家庭成员。

职业道德既是法官从事法官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在心,并亲身实践的内容,同时也是法官自我修养和提高的学习方向。

03

法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平衡感

法官是一个中立者的身份,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低头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真正内涵,还需要抬头思考案件对当事人,对社会的下面引导作用。

这些能力需要法官自己在道德和业务准备的基础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梳理,不断的完善自我认知,才能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找到一种动态的社会平衡感。

而这种平衡感是建设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法官在亲身实践中用职责来维持和引导,更能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04

法官如何才能做到以上要求呢?

不管从社会治理的需要还是公众对法官职业的期待来看,对法官的要求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清正,廉洁,维护正义,规范社会公德,做一个推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步的伟大事业的光明使者是一名法官应该本我不断追求的方向。

首先,要具备娴熟的审判技能需要法官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基础上,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关于庭审程序和庭审控制能力的提升。对必要的,严格的程序一定按规定组织进行,对查明的,或者双方已经认可的事实也可简化程序处理。

最主要是要将学到的法律知识活学活用,既要避免对法律的简单套入使用,又要避免远离立法目的片面解读,在大的立法原则和立法精神的指导下,具体适应法律规则又要认真细致。

基次,注重人个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人有原则,做事有方法,行动有准则。法官首先是一种职位,其次是人的一个身份特征,就不可避免的存在身份标签化的评价可能;所以在司法实践中,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率先垂范社会美德,言行让人感受得到爱与和谐。

要有目的的自己培养职业道德,守住职业底线,不碰职业黄线,不触职业红线。作为知法者,做个守法人,做个模范实践法律的代表,又是普法大众的先锋。

最后,在工作中追求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协调统一。法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是法律践行的基础,在具体审判工作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法律效果的独立出现,而是要突出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准确做到让每一个判决都能发挥司法的作用,及时的息诉止纷。

法官自己要加强学习和思考,关于身份与职业定位,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认可感,同时在职业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个内心延迟满足就以案件结果的公平正义为导向所带来。

法治前进的道路需要更多的指路人,而法官的判决是对现实最好的指引方向,所以每一个法官都要谨慎对待自己神圣的职责使命,做到不出错,不犯错,做成普法先锋。

结语

法官是法律守护的最后一道防线,许多当事人都是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法官的审判上,责任和压力同样重大,所以在判案过程中,要慎之又慎,要认真客观,准确有序的对待,确保不出错,确保能有法治的先进示范效果。

2022-04-03

一个法官最需要的是:大公无私,秉公执法的道德情操。无论官做得再大,后台老板再硬,你就是有金山银山。只要你触犯了法律,就把你绳之以法,捉拿归案。该判什么刑就判什么刑。王子与贫民同罪,决不法外施恩!法学知识是一个法官必备的。着为一名法官,平时要加强学习,钻研法学理,认真调查研究,尽量做到立案准确,不寃枉一个好人,不放跑一个坏人!象包青天那样做一个人民爱戴的好法官。确保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法官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之外,最需要的还有善良、正义感,坚持原则。

法官要用国家机器维护社会秩序,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有一颗善良的心,怀有正义感是非常重要的,自不必说。

坚持原则的重要性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弱势一方无理取闹,欺付强势一方的可能性很小,更不可能闹到法院去。一般都是强势(有权、有钱、或有权有钱,自然有势)一方欺付弱势一方,才会上法院寻求公道。而强势方相对社会资源多、人脉广,对法官的影响大、诱惑多,甚至有可能从某途径影响法官的切身利益。这时,就需要法官有很强的原则性,不怕牺牲自己利益,当然也不追求额外利益诱惑,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所以原则性也很重要。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ngfa.cn/question/7602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