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理解无效合同的定义与特征:揭示合同有效性的本质问题?

理解无效合同的定义与特征:揭示合同有效性的本质问题?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约赋予其法律效力

特征:

1、具有违法性

所谓违法性,是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2、具有不履行性

不履行性是指当事人在订立无效合同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3、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无效合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国家不予承认和保护。一旦确认无效,将具有溯及力,使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情形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无效。

所谓虚伪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与相对人都知道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并非真意,通谋作出与真意不一致的意思表示。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

合同一旦确认无效,将具有溯及力,使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合同无效,行为人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本文来自网友发帖,不代表本人和本站立场,如若侵权,实属无意,请联系管理员删除。